9月20日,第九届储能西部论坛暨新疆储能科技创新体系化建设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幕。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新型储能已进入发展新周期。从市场机制来说,商业模式仍是发展痛点,即使价格已下降很多,盈利能力仍然有限。从技术发展来说,构网型储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能解决电网供电安全性、可靠性问题的技术将大有可为。本届论坛聚焦大规模储能发展痛点问题,围绕储能技术创新、多元化应用、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交流。
中国大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国辉表示,新能源配储助推新型储能跨越式发展,同时面临利用率低、缺乏盈利模式、技术标准滞后等挑战,未来将向构网型储能和独立共享储能转变。
张国辉建议,要正确处理好共享储能建设时序与新能源项目投产的步伐,保证共享储能的盈利。当前共享储能收益90%是靠租赁,如果新能源项目起不来,共享储能项目就没有盈利空间。此外,应该发展电网侧储能或在电网公司指导下选择有紧急需求的区域建设储能,为“十五五”期间合理规划储能创造条件。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结合储能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提出四点思考与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降低投资成本,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储能项目的市场化交易机制;二是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三是积极开展新型储能技术示范项目,验证可行性,积累运行经验,探索储能电站与电网互动技术与模式;四是加强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和标准制定。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夏清在《国际新型储能应用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主题报告中提出,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应用中有一个新增长点在于保障电网可靠性。如果可以实现每一个台区配备储能,并让所有用户共享,那么储能又将开辟可靠性保障的新途径。此外,还要加速新能源消纳进入现货市场,新能源中长期交易金融化,这样才能激励新型储能熨平供需的不平衡,对此清华大学很快会提出具体的方案。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党委委员李渝在《新疆规模储能应用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新疆储能最新情况。
报告显示,装机规模方面,今年1月份至8月份,新疆电网储能新增247.85万千瓦/913.4万千瓦时,均为配建储能。预计到年底储能装机规模达954.6万千瓦/3171.6万千瓦时,有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水平。电站运行方面,1月份至8月份新型储能充电电量27亿千瓦时,放电电量23.2亿千瓦时,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1158小时,是去年全年的2.27倍,是2023年同期的4.81倍,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和调用次数处于全国前列。
李渝表示,新疆运行实践证明,4h配储对提升所属新能源利用率高于2h配储。随着储能成本下降和电价政策推进,新能源场站收益还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将在长时储能、构网型储能、多元混合储能、市场交易机制方面持续不断探索。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