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再迎利好 上市公司加码研发

2024年09月19日 16:27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李雯珊

    合成生物领域再迎利好政策。近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印发《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产生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产业亟需核心关键技术,引育不少于5个合成生物学领军团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在重点应用领域落地一批创新产品,新增3家合成生物制造上市企业,引育5~10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培育百家以上优秀初创硬科技企业,初步形成1~2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CIC灼识咨询合伙人朱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为解决当下全球面临的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医疗健康等领域。灼识咨询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以20%以上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快速提升。

    利好政策频传

    今年以来,合成生物学领域迎来多项政策支持。1月份,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2月份,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发挥生物制造选择性强、生产效率高、废弃物少等环境友好优势,聚焦轻工发酵、医药、化工、农业与食品等领域。

    “合成生物学产业生态覆盖面庞大,不同技术和产业落地方向多元,且都有相当的市场规模。”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周丽新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合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应用主要涉及疾病诊断、疫苗、抗生素、药物、基因治疗、细胞工程等产品。其中,医疗健康为最大的细分市场,市场规模接近56亿美元,前景广阔。此外,食品和饮料及农业预计将是未来增速最快的赛道,许多初创企业已经能将前沿技术打通至终端应用环节,未来或将诞生更多优质公司。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8月份至今,国内已有12家合成生物企业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总金额超6亿元人民币。其中北京微元合成业务聚焦于活性原料药等品类,产品可应用于医药等领域,完成了超3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为其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按下“加速键”。

    据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预计,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95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0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6.5%。

    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行动计划》亦明确了技术突破的重点方向,提出将围绕高效菌株构建、关键生产工艺开发等薄弱环节,聚焦高效高精度的基因编辑、大片段基因人工合成和染色体整合、新分子生物合成设计、代谢产物监测与精准调控、高端生产制造装备等关键技术领域,力求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事实上,合成生物领域上市公司早已布局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在Wind合成生物板块的27家上市公司中,2024年上半年有10家公司的研发费用超1亿元,其中健康元研发投入超7亿元,新和成、安琪酵母、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也居前,均超2亿元。27家公司上半年总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34%

    “生物合成学技术主要用在公司原料药研发上,有助于降本增效,释放更多利润。”健康元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方面,健康元已通过与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合作,利用相关平台和技术筛选出了高产大肠杆菌菌株,成功构建并优化微氧条件下高产L-苯丙氨酸的工程大肠杆菌菌株,能弥补生长缺陷,降低耗氧需求,提升糖酸转化率。

    溢多利表示,合成生物学方面,公司已完成了新型靛蓝色素菌株、5-氨基乙酰丙酸菌株、茶氨酸菌株的技术储备工作,其中5-氨基乙酰丙酸已进入生产转化中试阶段,目前正在就转化效果及生产成本进行论证测试,待论证完成后将正式向市场推出相关产品进行销售。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