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全球突进

2024年08月05日 14:26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胡楠

全球前十大光模块厂商中国已占据7个席位,其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成,多家厂商已成功进入英伟达供应链,其中,中际旭创出货量成功超越Coherent成为行业第一。不过,光模块核心零部件光芯片仍依赖进口,国产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3年堪称是英伟达的狂飙之年,在这一年,ChatGPT的一夜爆火带动AI硬件需求爆发式增长,英伟达高性能GPU受追捧,大订单络绎不绝。由于光模块与GPU之间存在强绑定关系,两者必须配合使用,因此,英伟达的崛起也成就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其上游光模块供应商包括天孚通信、中际旭创、Fabrinet、Coherent等中外公司。

自2023年3月,英伟达光模块供应商收入均明显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光模块厂商收入开始掉队,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而国内光模块厂商收入则持续增长,并通过成本优势不断获取原属于海外厂商的市场份额。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光模块的制造环节,其上游包括光芯片、电芯片、光器件等,光芯片与电芯片是光模块的核心零部件,前者通常占光模块成本的40.00%至60.00%,后者占光模块成本的10.00%至30.00%。目前,国内光芯片与电芯片在10GB/s以下产品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但25GB/s以上产品国产化率仅有10.00%,国产化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国产厂商崛起

随着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发布,AI 算力需求也快速增长,为了抢占算力市场份额,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Meta开启算力领域的装备竞赛,2023年第四季度,海外五大云计算巨头合计资本开支为454.00亿美元,同比增长4.70%,同时,五大厂商均表示2024年将继续加大对AI领域的投资力度。

据开源证券研报,2024年第一季度,海外五大云计算巨头资本开支保持增长,其合计金额高达463.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70%。同期,国内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同样增长显著,其中,腾讯资本开支为143.59亿元,同比增长225.53%;阿里购置物业及设备资本开支为104.74亿元,同比增长304.85%;百度资本开支为20.38亿元,同比增长57.37%。

AI算力的核心为GPU,作为GPU的重要“辅助”,光模块与GPU之间存在强绑定关系,两者必须配合使用。按道理来说,海外五大云计算厂商是此轮AI算力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角,海外光模块厂商应当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据Choice数据,2024年一季度,曾与中际旭创市场份额并列第一的Coherent营业收入为12.09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净利润为-1573万美元,同比增长-717.83%;Lumentum营业收入为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净利润为-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23.16%;Fabrinet营业收入为7.32亿美元,同比增长9.96%,净利润为8100万元,同比增长36.33%。

很明显,作为曾经的海外光模块大厂,仅有Fabrinet业绩实现正增长,Coherent、Lumentum业绩均明显下滑,反观国内厂商,光模块三巨头“易中天”业绩均大幅增长。

据最新业绩预告,2024年上半年,中际旭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21.00亿元至24.50亿元,同比增长260.13%至320.15%;新易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8.10亿元至9.50亿元,同比增长185.11%至234.41%;天孚通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6.17亿元至6.64亿元,同比增长173.56%至194.48%。

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海外主要光模块厂商业绩下滑,国内厂商业绩快速增长,这意味着国内光模块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据LightCounting数据,截止至2023年年末,全球前十大光模块厂商中,中国光模块厂商已占据7个席位,其中,中际旭创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华为、光迅科技、海信、新易盛、华工正源、索尔思光电分别位列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与第九位,从数据来看,中国光模块厂商已经占据光模块市场过半的市场份额。

进入2024年,从全球主要光模块厂商业绩的变动情况来看,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中国厂商集中。

产业链地位待提升

虽说国内光模块厂商占据了全球光模块市场较高的市场份额,但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国内光模块厂商依旧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具体而言,光模块产业链上游环节包括光芯片制造商和光器件供应商,负责光芯片、电芯片等关键原材料供应;中游环节包括光模块制造商与光通信设备供应商,这些企业负责将光芯片和光器件组装成完整的光模块,并开发与之配套的驱动电路和控制系统;下游环节主要分为数通市场和电信市场,包括互联网和云计算企业、电信运营商等最终用户。

由此看来,国内光模块制造商位于光模块产业链的中游,属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组装、封装、测试环节。

据天风证券研报,国内光模块厂商在与海外厂商竞争中能够胜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海外光模块厂商起步相对较早,自2018年,美国、日本等厂商相继剥离低毛利率光模块业务,退出光模块制造市场,将业务重心转向光模块核心芯片产品的研发。

第二,国内光模块厂商依托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以及电信设备商扶持等优势,快速承接海外厂商所让出的市场份额,并在竞争中逐渐实现对海外光模块厂商的超越。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国信证券研报,光芯片、电芯片是光模块的核心零部件,前者通常占光模块成本的40.00%至60.00%,后者占光模块成本的10.00%至30.00%。而且,天风证券研究显示,海外光芯片厂商具有技术经验以及先发优势,早已建立起较高的行业壁垒,拥有可量产25Gb/s速率以上光芯片制造技术,而国内厂商目前只能够规模量产2.5Gb/s、10Gb/s光芯片,25Gb/s以上光芯片主要依赖进口。

与光芯片一致,电芯片领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据天风证券研报,截止至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供应商涉足25Gb/s及以下速率的电芯片产品,25Gb/s以上电芯片产品基本依赖进口,由此看来,光模块国产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相对乐观的是,国内源杰科技、长光华芯、光迅科技等企业在光芯片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布局,在低速率光芯片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的同时,正努力进行高速率光芯片的研究。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多家光模块厂商正试图通过光模块硅光解决方案实现“换道超车”,据财报数据,相对于传统光模块解决方案,硅光解决方案不仅集成度高,在峰值速度、能耗、成本等方面也具有良好表现,因此,该技术是光模块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鉴于良品率和损耗的问题,光模块硅光解决方案的整体优势暂不明显,但在超400G的短距场景、相干光场景中,硅光模块的低成本优势或推动其成为数据中心网络向400G升级的主流产品,而且,随着光模块速率逐渐升级,硅光的成本优势会更加凸显。

根据Lightcounting的预测,光通信行业已经处在硅光技术规模应用的转折点,硅光将在2021年至2026年持续获得市场份额,预计到2026年,全球硅光模块市场规模将接近80.00亿美元,有望占到一半的市场份额,与传统可插拔光模块平分市场。

在最新一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中际旭创表示已有400G和800G部分型号的硅光模块开始给客户批量供货,同时,公司还给更多的客户送测了800G和1.6T硅光模块,预计明年硅光800G、400G上量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新易盛、光迅科技等企业也在积极的进行硅光解决方案的研发工作,并已有部分产品处于送样阶段,若硅光的发展符合市场预期,国内光模块厂商有望将实现换道超车。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