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提高资金使用质效 护航扩大有效投资

2024年04月12日 09:50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贺觉渊

开年以来,我国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结构整体优化,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还不断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受访专家学者看来,今年一季度通过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我国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增长的动能不断增强。未来进一步发挥好政府投资的质效,将为扩大有效投资保驾护航。

基建投资“开门红”可期

截至3月末,上海市重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29.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3%,同比增长21.2%;川渝两省市300个共建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08.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25.4%……近日,多个城市纷纷传来喜报,表示一季度本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开门红”,投资规模显著放量。

重大工程项目开工活跃的同时,项目资金也有充分保障。今年赤字规模安排4.0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中央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反映了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和提质增效,“也意味着财政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的力度比以前要大不少”。

近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风向标”的“挖掘机指数”在3月迎来改善。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3月国内销售各类挖掘机15188台,同比增长9.27%,实现增速由负转正。从更具实际意义的挖掘机开工小时数看,开源证券研报指出,3月前三周,国内流通领域市场监测挖掘机开工小时数同比提高14.65%。

挖掘机销量与开工时长的攀升,表明基建投资进度正在加快。张德勇表示,随着宏观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见效,在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显现的大背景下,市场预期改善,市场主体对经济走势信心增强,带动了相关投资规模扩大和投资增速回升。

“预计一季度包括电力在内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说,这主要源于增发国债项目以及重大项目开工对基建项目提供了较强支撑。据统计,目前已有21个省市公布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且下达或开工时间集中在1~2月份,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延续近两年“适度前置”特征,将推动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稳健提升。

优化投资结构

激发新动能

3月30日,北京未来科学城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北京市2024年“3个100”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将助力北京市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集群。

记者梳理各地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发现,今年各地的重大项目不仅数量储备充分,项目结构也更加优化,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在多地重大项目清单中占比过半。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着力点。”张德勇表示,加大对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既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具有韧性和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也有助于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还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

伍超明认为,聚焦投资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应用场景和平台。科技创新项目通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市场潜力,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同时,通过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针对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的项目建设仍将保持力度。去年12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已分3批下达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共对应1.5万个具体项目,全部与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并且高度集中于水利领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这些领域的项目建设,将有力恢复与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持续提高资金使用质效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5773.6亿元,意味着年内待发行的新增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尚有约4.3万亿元,年内政府投资可用资金较为充足。接下来,如何力争在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成为各地各部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挑战。

在张德勇看来,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在于政府统筹用好包括专项债在内的各类资金,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加快整个社会投资回暖升温。因此,要统筹协调各类债发行节奏,尽可能平滑各段时间发行规模,以稳定社会预期,避免对市场造成重大冲击。为后续顺利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可适当减少专项债和国债发行规模,使总的发行规模在各时间段上大体保持相对均衡。

当前,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张德勇强调,未来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抓手在于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的投资,比如推动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等。这些领域发展相对成熟、市场空间大、投资风险可控,能较快起到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作用。

伍超明认为,大规模设备更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有效投资的政策已经应出尽出,未来政策发力应该在加快进度以及提高资金使用质效方面下功夫。近期,人民银行推出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未来财政政策还可以适时推出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为扩大有效投资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

Baidu
map